您的位置:www.b16.com > 各地统战工作 > 达州 > 正文
宣汉县集聚“三类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http://www.hooeng.com/  (2018-06-13 09:16:04)  来源:
分享到: 更多

近年来,宣汉县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紧盯农业科技人员、返乡农民工、工商业主“三类人才”,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最大限度激发农村农业活力,探索走出了一条以集聚人才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新路。目前,全县共有“三类人才”4921名,创办领办经济实体1246个,实现产值12.6亿元,带动农民群众人均增收1061元。

一、给政策,增强人才“吸引力”。一是落实既有政策。用足用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1号)文件、涉农资金整合等“三农”政策,打好“组合拳”,发挥整合效应,释放政策“红利”,吸引“三类人才”投身农村农业发展,让农村成为创新创业的沃土,实现了农村经营主体由单一农民向多类人才集聚的转变。二是出台鼓励政策。制定《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管理办法》《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意见》《工商资本投资发展现代农业扶持奖励办法》等专项激励政策,对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团队或个人,给予5—10万元的有偿服务费,对农业农村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给予5—20万元奖励,对一次性投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科技经济实体,按30%的比例给予信贷贴息。两年来,累计发放扶持奖励资金2000余万元,有力激发了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激情。三是完善服务政策。成立农村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并联审批服务,保障各类业主简便、快捷办事;建立创新创业重点项目“一对一”挂包联系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服务单位,主动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政策补助资金,帮助解决土地流转、要素保障等具体困难,为“三类人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二、给项目,激发人才“创造力”。一是立足产业推项目。依托“牛、药、果、茶、菌”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引导“三类人才”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兴办企业,成功打造“庙安花果山”“下八米岩花海”等创业示范园34个,建成全国最大的云木香生产基地,先后培育“庙安脆李”等国家、省级知名品牌31个。二是立足招商引项目。瞄准“三类人才”集聚区域,积极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等活动,成功引进七里现代畜牧业示范园等亿元级创新创业项目23个,特别是布局实施的巴山大峡谷旅游扶贫综合开发项目,吸引工商业主,投资近60亿元开发旅游。三是立足创业促项目。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新创业孵化园、方斗农产品加工园、食用菌研究所等创业孵化基地,为“三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空间、搭建平台,并对其创办的经济实体,优先规划、优先立项、优先投入、优先推介,吸引了“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杨昌林等一大批优秀“三类人才”,自主创办昌林万亩中药材基地、毛坝松柏生态农业示范园等项目基地62个。四是立足基础配项目。聚焦“三类人才”创业项目,重点配套建设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近两年共投入“三农”资金近40亿元,有效解决11.8万人饮水、22.7万人用电难题,实现100%的乡镇、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为农村创新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三、给激励,提升人才“影响力”。一是政治上给地位。大力实施“宣商回引工程”,组建“智力支乡联络会”,定期召开创新创业座谈会、乡友恳谈会等,为“三类人才”搭建协商议事平台;注重培养“三类人才”中优秀代表,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县食用菌研究所耿新翠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选拔出基层党组织书记29名、县乡人大代表158名、县政协委员78名,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二是产业上增效益。大力推行“互联网+农产品”,建立电商服务中心,与阿里巴巴、苏宁等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重庆、成都、西安等大中城市建立稳定直销市场,有力提升宣汉特色农产品市场效益。成功培育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经济实体27个、亿元以上3个。三是扶贫上做贡献。充分发挥“三类人才”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优势,围绕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目标,成功探索出“农民变产业工人”“贫困户按揭建房”等农业新型经营模式,让贫困群众从土地流转上取得收益、在就近务工中获得报酬。近两年,共带动1.2万户贫困群众户均增收2500元,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步伐。四是道德上作示范。深入开展“诚信、守法、感恩”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突出发挥“三类人才”模范带动作用,先后培育全国道德模范符纯珍、创业之星石长庚等国家、省级模范12名,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引领效应。(宣汉县委统战部    唐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