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口号”•感受】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沈光明: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着力打造现代农村升级版

http://www.hooeng.com www.b16.com ( 2018-05-21 17:00:12 ) 来源:

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    沈光明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调研时强调“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农民人均收入较快增长,为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差距较大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农业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清华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读书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其中最突出的发展不平衡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突出的不充分就是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

乡村振兴,承载着亿万农民对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和期盼。4月20日至21日,在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表70周年之际,中共四川省委携手各民主党派省委、无党派代表人士开展“追寻总书记足迹.不忘合作初心跟党走”主题活动。凉山州昭觉县、阿坝州汶川县、成都市郫都区......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的路线和足迹,一路走来,我感概万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现代农村升级版,应该把着力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延长土地承包期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土地制度既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也是“三农”问题的根本之所在。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强调“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要抓紧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体制保障,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要着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改革,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保护和发展农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要结合各地自然禀赋和产业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新思路,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发展合作经济、推动乡村旅游、创新集体股本等多元化模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三、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农科院座谈会上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要坚持立足国内。”2014年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党的十九大将粮食安全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问题已经解决了,要努力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当前,农业还是现代化建设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既是推进“三农”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省调研时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发达地区在这方面一定要带好头、领好向,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真正落到实处。”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五、补齐农民增收短板,拓宽致富渠道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支撑农民持续增收的传统动能减弱,必须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挖掘农民增收新潜力,培育农民增收新动能。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强调“增加农民收入,要构建长效政策机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要扎实开展农业生产技能等培训,坚持培训与实际需要相结合,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做好就业指导和创业扶持,着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建立和完善增收长效机制。

六、加强农村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是新时期解决农村、农民、农业发展问题的客观要求。在工业化城镇化浪潮推动下,农村的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价值观念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基层治理方式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农村社会长治久安、农民群众安居乐业。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进一步巩固村规民约对基层自治的助推作用,增强村民参与管理积极性,有效提升村民自治能力;要在党的领导下,按照法律来管理基层事务,基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活动依照法律管理,公民的所有行为依照法律进行。要注重个人品德、家庭美德、乡村公德培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道德教化效能。

七、培养造就农业人才队伍,着力强化人才支撑

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一支素质过硬、敢于担当、作风优良的农业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要发展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好班子和好带头人。”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之一。要适应农村劳动力状况和资源配置新变化新趋势,适应建设现代农业新要求,积极培育一大批科技带头人、农产品营销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要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素质,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实现乡村振兴,还要注重覆盖面和代表性,综合考虑人口、地域、经济、文化等因素,精心选取一定数量的典型村庄作为观测点,进行长期“驻村蹲点”式田野调查,全面、系统、深入掌握分析样本村人口结构、就业方向、产业发展、生产生活方式、乡村治理、民风民俗等情况,客观、真实反映我国乡村发展现状。认真解剖麻雀,深入分析思考乡村发展变迁,真正把问题找准、把原因理清,为加快构建防止返贫和新的致贫机制,探索乡村振兴实现路径提供典型范例和决策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把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向前进,奋力开辟农业和农村工作崭新局面。

编辑:崔疆峰 [关闭窗口]